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,英国365上市公司积极探索,精心打造了“金穗青年”劳动教育实践基地。该基地的建设,为金融学子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、体验劳动、磨炼意志的平台,在劳动育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。
 
一、科学规划,绘就蓝图
 
英国365上市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,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,多次召开会议研讨规划方案。结合学院特色与学生需求,决定租用校园附近的一块土地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旨在打造一个集种植、实践、学习、美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劳动教育基地。
 
在功能布局上,规划出了农作物种植区、花卉培育区、农具维护区、劳动文化展示区以及营地活动区等多个区域。农作物种植区又根据季节和作物种类进行细分,以便学生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;花卉培育区则注重品种的多样性和观赏性,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;农具维护区摆放着各类大小农具,由学生进行农具的保养维修工作,提高学生动手能力;劳动文化展示区用于记录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点滴瞬间,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成就感;营地活动区为学生提供了休息、交流和开展小型活动的场所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,“金穗青年”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蓝图逐渐清晰。
 
二、 开荒拓土,奠定基础
 
规划设计完成后,基地建设进入开荒平整土地阶段。面对杂草丛生、土地板结的现状,英国365上市公司组织了多场师生志愿劳动活动。学院领导、教师以身作则,带领学生们拿起锄头、铲子等工具,投入到紧张的开荒工作中。
 
在开荒过程中,师生们面临着诸多困难。坚硬的土地需要花费大量力气才能翻耕,杂草的清理也十分繁琐。但大家毫不退缩,分工协作,干劲十足。有的同学负责铲除杂草,有的同学负责翻耕土地,还有的同学负责将翻出的大土块敲碎、平整。经过数日的辛勤劳作,原本荒芜的土地逐渐变得平坦、松软,为后续的播种育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们不仅锻炼了体力,更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。“刚开始的时候,我连锄头都拿不稳,干一会儿就累得不行。但看到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那么努力,我也咬咬牙坚持下来了。现在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开荒工具的使用方法,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。”一位参与开荒的同学感慨地说。
 
三、播种育苗,孕育希望
 
土地平整完成后,迎来了播种育苗的关键环节。学院专门邀请了农业技术人员为师生们进行种植知识培训,详细讲解了不同作物的播种时间、方法、间距以及后期管理要点等知识。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师生们小心翼翼地将各类蔬菜种子、花卉种子播撒到整理好的土地里,然后轻轻覆盖上一层薄土,并浇足水分。同时,为了提高育苗成活率,学院还在基地内搭建了小型育苗棚,对部分蔬菜秧苗进行集中培育。
 
在播种育苗后的日子里,学生们每天都会来到基地,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,精心呵护幼苗的成长。他们定期为幼苗浇水、施肥、除草、松土,密切关注着幼苗的每一点变化。经过大家的悉心照料,一颗颗种子陆续破土而出,嫩绿的幼苗茁壮成长,为基地带来了勃勃生机,也让学生们看到了自己劳动的希望。“看着自己亲手播种的种子发芽、长大,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。”一位学生兴奋地说道。
 
四、营地搭建,完善设施
 
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劳动实践体验和休息交流场所,学院在基地内开展了营地建设工作。营地建设包括搭建休息帐篷、设置桌椅、安装遮阳棚以及建设简易储物间等。帐篷下设置了舒适的桌椅,方便学生在劳动间隙休息、交流。遮阳棚的安装为学生们在炎炎烈日下提供了一片阴凉,阳光房则兼具图书文化角、农用工具间以及杂物储存室的功能,用于存放图书、农具、种子、肥料等物资,使基地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。营地建设不仅完善了基地的基础设施,也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温馨、舒适的劳动实践环境。在这里,学生们可以在劳动之余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,交流种植经验,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。同时,营地也成为了开展小型劳动教育课程、举办劳动成果分享会的理想场所。
 
随着“金穗青年”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逐步建成,英国365上市公司的劳动教育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。未来,学院将充分利用好这一基地,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,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,让劳动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。
 
